夏夜。

非典型性反社会。

2019.5.3以色列话剧《安魂曲》repo


是一部根据契诃夫的三部小说片段改编而成的话剧,主旨比起压抑更让人觉得无奈,剧中的那些人物接二连三地面对死亡,直到一切结束的那一刻才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生活,才发出对生命的质问:活了这么多年,我到底都在活些什么?


木匠的妻子一辈子任劳任怨,成天担心自己会被丈夫责骂懒惰,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女性当有的爱抚与关切,但也从未反抗或是抱怨过,在失去了女儿以后对整个世界紧闭心门;木匠一辈子都在不停地算账,从自己做棺材生意每年损失多少钱,计算到自己死去之后不吃不喝不花钱能够获得多少收益,几乎忘记了生活中其他的一切,忘记了自己曾有过一个女儿,也忘记了自己身边陪伴了五十多年的妻子实际上是一个活生生的人;年轻的妈妈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,尽管不愿意松手最后也不得不将他埋葬然后送去另外一个世界,她不知道生活为何物,没有得罪过任何人被人用开水杀死了生命中唯一的依靠;马车夫,每天见到的人来来往往不知有多少个,却只能够对不会说话的马道出自己的心事;乡村医生,死亡面前他无力回天,日复一日变得像个麻木不仁的机器;还有那些ji女和piao客,日复一日过着庸俗平凡的生活,光怪陆离的美妙世界,不过是破旧杂志上的文字和图片而已。


很无奈,非常无奈。我们并不像剧中角色那样生活得那么落魄,时代也已经不同,但这个问题往往到我们失去一切的时候才会被想起来:我们这辈子到底活了些什么?老人和妈妈之间的那场对话让我印象深刻,而让我更感到震撼的是年轻妈妈最后的回答,如果世界问她,“你从来没有站在十字路口过吗?”她会回答,她站过了,并且作出了选择,面对自己孩子的死亡,在流泪和沉默之间她选择后者。因为如何哭出来,那么世界就会轻松很多,世界会说:“你看,确实有不公,但也有解脱。”这恐怕是她唯一用来反抗的方式了,用沉默反抗这个世界的麻木和伪善。


我实在很难对人物本身的人生观评判些什么,环境和物质条件都会制约一个人,在明天还不知道能否活下去、每顿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,谁会去考虑活着是为了什么,只想活着——那不是活着,那是生存,是求生。但是如果要迈出一步,或许也能得到些别的什么,但我不敢保证,更不会以自己的视角说什么循循善诱的劝告。


但毕竟我们是有选择的人,至少坐在这个剧院里的人,即使这很少有人承认,我们是较幸运的那一批,我们至少不用为明天会不会露宿街头而担忧。然而人类的本质什么时候有所区别过呢,我们或许会恋爱、结婚,但却未必真的懂爱;我们或许会生孩子,孩子也能平安无事地长大,但却重复着我们小时候父辈犯过的错误;我们闲暇时会出门看电影、看剧、听音乐会,有时候看到了某个触动心弦的情节会在那一瞬间踌躇满志,想要做出点什么改变,但没过两三天就会忘记,继续过日复一日的琐碎日子;我们和朋友时不时约个饭或者约个下午茶,但真的想找个人说点什么的时候,翻遍通讯录也一个都找不到。


我们活着,不会轻易死去,那么我们在活什么?可惜我们几乎不会问自己这个问题,因为活着就好了,日子一天天过,太阳照常升起,地球照常运转,除非一切即将结束,我们不会回头看。


很久以前我就给自己定下过一条底线,我的生活可以是任何模样,但绝对不能空虚和平庸,我不想成为随波逐流、不用脑子思考盲目跟风的人中的一员,我拒绝囿于物质的枷锁和亲人反目成仇,我不愿意当我看到一片星空时,除了真美之外,什么感想都没有。我不要毫无意义,这四个字太可怕了,当个坏人都比这好。


剧中唯一幸福的景象只出现在老人临终前的梦境之中,而现实是心底最冰冷的一隅,它把你拽醒,继续提醒你生活本身的残酷。好在死亡终结了一切,然而剧中还有人没有完全失去希望,那位年轻的妈妈毕竟年轻,她至少还有时间去找下一个十字路口。


剧情方面没有什么反转,看了下简介之后基本故事情节什么的都能猜得到,表现死亡场面的手法也很常见,一群“天使”来临将死去的人从人间带走,只要能够投入进去,整个过程不会走神。总体来说还是不错,或许最后升华一下会更好。






评论

热度(3)